http://news.ftv.com.tw/NewsContent.aspx…
 從2011年爆發塑化劑事件至今,台灣幾乎年年籠罩在食安問題中,政府也是不斷檢討改進,但是風暴卻是越來越大,連編列7000多萬預算建立的食品雲機制,要建立安心食品履歷,發揮的效果卻非常有限,新任衛福部長蔣丙煌上任後,更將食品雲納入食安辦公室主要計畫中,食品雲為什麼這麼重要?請看今財經火線的專題報導。
 2011年塑化劑事件爆發,引起全台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,為重建食安信心,行政院指示經濟部主辦食品雲計畫,追本溯源建立安心食品履歷,但執行三年來,主辦單位從經濟部換到農委會,2015年又將轉由衛福部負責。
 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潘國才:「我們認為是衛福部他可以有制訂法令的權力,制訂相關法令
 業者就勢必要遵循。」
 商發院商業發展所副所長朱浩:「這部分是過渡時期,不管到底最後到哪個部門負責,我們可以發現,第一個部門之間必須要通力合作。」
 食品雲計畫總共編列了7159萬預算,截至2013年底,經濟部花了4400萬,農委會花了1600萬,可以看到的成績是消費者和業者可以透過網站,也可以下載app了解食物履歷。
 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潘國才:「目前法規並沒有規範所有產品都必須把資訊公開的情況下,大廠還願意把資料公開,我們認為因為他在乎他的商譽。」
 就是因為登錄屬於自願性質且無法可管,目前配合的業者仍相當有限,就算是有登錄,是否正確也難以查核,記者實地使用食品追溯查詢功能,輸入公司名稱,查詢產品原料,竟然發現,棕櫚油與椰子油的產地來自於台灣,但這兩項油品台灣並不生產都是從國外進口。
 商發院商業發展所副所長朱浩:「假設登錄部分不完全是屬實,慢慢連食品雲這個機會都會沒用,因為效益就會出不來,一定後面要有一些相關機制,而不是放任你登記,都認為這些是屬實的,當相關機制可以事先去檢核,檢核完確認沒有問題在上面,這樣才有用。」
 立意良善的食品雲計畫,在一次又一次的食安事件後破功,政府執行力的低落,讓民眾對台灣的食安問題,實在難以心安。(民視新聞綜合報導)